关爱儿童行为健康;培养优秀品格和健全人格

怎样知道小孩有对立违抗行为问题了?


大多数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,比如“不听话”、发脾气、打人、与大人争吵等等。小孩偶尔做出这些行为完全正常,人们常称之淘气、顽皮或调皮。但是,如果一些不好的行为长时间地发生,至少超过6个月,成为一种行为习惯,那就有可能演变为医学上所谓的行为障碍。之所以叫做障碍,是因为这些行为阻碍了小孩的健康成长,不仅仅使小孩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或进步,还增加了家长的养育压力。

与“不听话”或不服从有关的小孩行为障碍主要有两种:对立违抗障碍和反社会品行障碍。对立违抗障碍的特征是反复的不服从、抗拒性、及对立性行为。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(第三版)(CCMD-3)》列出了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如下:

①经常说谎(不是为了逃避惩罚);
②经常暴怒,好发脾气;
③常怨恨他人,怀恨在心,或心存报复;
④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,长期严重的不服从;
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;
⑥常与成人争吵,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;
⑦经常故意干扰别人。

诊断对立违抗障碍须满足其中3项症状,再加上其它条件,例如,不能进行正常社会交往或学习、历时至少6个月、行为模式与正常同龄儿童不同等等。家长要意识到小孩行为健康的重要性,注意到小孩的行为习惯,但不要随便诊断,因为诊断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。只有在相关专家利用一些工具经过综合测评后才能作出诊断。对立违抗障碍通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,包括学前幼儿,男孩多于女孩。对立违抗障碍主要包括一些外化行为问题(比如违反规则和攻击行为)。我国调查发现,3.2%的2到3岁小孩,9.2%的4到6岁小孩中有违反规则或攻击行为问题。另一调查发现,攻击行为问题在3到6岁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1%,其中男孩为13%,女孩为7%。

对立违抗障碍和反社会品行障碍比较持久、稳定,如不及时矫治,它们会演化为反社会人格障碍,给社会带来更严重的破坏。研究发现,小孩幼年行为问题与许多后来的健康和行为问题,比如吸毒、少女怀孕、慢性疾病、犯罪等有关。行为问题不仅使反社会儿童的个人成就低下,而且给家庭增添麻烦,还会增加社会安置负担。所以,对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很重要。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家长如果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,应及时寻求专家帮助和指导,并采取科学方法,矫正儿童问题行为。

参考书目:
李宏田;叶荣伟;任爱国;高进吉;张檀;刘建蒙.(2009).中国26市(县)4~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况调查.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23(6),415-420.

刘灵;吴立云;姚凯南.(2003).2~3岁幼儿行为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制定.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11(6), 377-379.

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.(2001).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(第三版)( CCMD-3). 济南: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.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